“村里灯也亮了,路也宽了,收入也增加了,下雨天出门再也不担心摔一身泥了……”说起王楼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交行河南省分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国家队的优势,找准帮扶切入点,精准对接多元需求,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结对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全方位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增强帮扶对象自身造血功能,在支持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打造“交行特色”,在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也奏响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澎湃序曲。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一直以来,交行河南省分行始终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应尽的义务和应担的责任,积极落实总行党委脱贫攻坚要求,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不断助力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新胜利。
党建引领 勇于担当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该行党委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性保障,并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各个领域和每项工作。在“顶层设计”上,该行党委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班子成员将支持脱贫攻坚作为主体责任重要内容,积极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相继研究制定了《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推动落实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意见》《关于明确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2020年普惠涉农、精准扶贫贷款发展指标计划的通知》等一系列计划、意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根据扶贫实际需求,分行党委坚持把政治素质高、身体素质好、专业素质硬的干部选派到扶贫一线挂职开展工作。2015年以来,先后选派两名第一书记、三名驻村扶贫队员在王楼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研究制定了配套的制度办法,从科学精准选派、加强跟踪管理、强化纪律约束、关心关爱等方面加强对扶贫挂职干部的管理,着力推动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冲在一线,发挥脱贫攻坚“领头雁”作用。近年来,分行驻村工作队的过硬作风得到各级政府和基层群众的高度评价。在河南省近三年定点扶贫单位考核中,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考核结果均为“好”,付堃、刘闯同志分别被授予“最美交行人”和“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秉持着“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的理念,驻村干部到任第一书记后,首要任务是“抓班子、带队伍”,在村内定期组织支部委员和部分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增强村支部委员的政治素养、综合素质和政策水平;建立“党员微信工作群”,通过微信工作群向全体党员及时传达政策、通报党务、村务;积极调动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在农村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聪明才智和重要作用。分行工会办党支部与王楼村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组织开展了专题座谈、共上党课、主题党日等一系列共建活动。2018年分行捐建了“王楼村党建文化广场”,为基层党员提供了学习和宣传阵地,该广场成为驻马店市第一个村级农村党员学习示范点,开创了“以党建引领扶贫,以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基层党建新局面。截至2019年底,该行负责帮扶的贫困村——驻马店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5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王楼村也由以前一个软弱涣散落后村发展成为现在荣获“四面红旗”的全县先进村。
扶志扶智 改变面貌
只有先扶志,提振“精气神”,才能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树立起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勇气。首先,教育扶贫,托起改变命运“新希望”。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拥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分行先后捐款13.5万元,为村小学修缮教学楼,筹建电教室,购买教学用具;捐赠了40台电脑用于改善学校电教条件;争取了43万元财政资金为村小学新建一栋 371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争取26万元财政资金为村小学修建操场、跑道、草坪等。教育帮扶极大地改善了王楼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学校知名度也逐渐提升,该校学生也由2015年的6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170余人。其次,健康扶贫,铲除因病致贫“绊脚石”。因病致贫是贫困户常见的致贫因素。王楼村57户贫困户中,有20户是由于各种重疾失去劳动能力而造成经济贫困。几年来,分行机关各党支部先后捐款4.1万元用于资助患有严重疾病的贫困村民治疗疾病,经过治疗最终治愈8人,有效减轻病情3人,为他们今后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第三,基建扶贫,建设人居环境“幸福村”。和许多贫困村一样,王楼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治理是村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分行各党支部先后捐款5.4万元,为王楼村4户贫困户修建和维修了住房,极大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几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奔走、协调各方资源,争取财政资金450万元修建了“村组通”水泥路和“户户通”道路,筹资11万元整治了荒废水塘和20多条臭水沟,利用各项资金85万元为村子里架设了310杆路灯,实现了王楼村10个村民组全部安装路灯的愿望,让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处境。此外,驻村工作队还争取了20万元扶贫资金,为王楼村修建了4个文化小广场,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场所。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使整个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第四,文化扶贫,倡导乡风文明“好风尚”。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孝道、友爱、互助、勤俭的好风尚,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自信,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2018年、2019年先后举办两届“王楼村精神文明表彰会”,2019年评选出五好家庭、文明户、卫生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6个奖项,表彰35人,使他们成为村里群众见贤思齐的楷模,村民整体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综合施策 精准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只能短暂脱贫,拔“穷根”换“新血”才能让村民走上致富路。驻村工作队通过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首先,金融扶贫,分享金融扶贫政策红利。2017年,分行为正阳县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申请到总行扶贫贷款2440万元,该公司无须承担贷款利息,由县财政负责贴息,分行将利息收入作为正阳县确定的最贫困的700名贫困村民(其中王楼村贫困村民13人)的专项扶贫资金,每个贫困村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2019年,驻村工作队为王楼村争取到正阳县扶贫项目资金110万元,经批准后用于投资正阳县一家民办企业,每年产生投资收益11万元。其次,项目扶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驻村工作队利用项目资金18.5万元扩建了“富贵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将到户增收资金每户5000元注入合作社,作为贫困户入股股金,为21户贫困户每年带来分红收入2000元。2017年,驻村工作队为王楼村争取到正阳县一个发电量300MW的村级光伏发电站项目,当年建成发电,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1万元。目前,王楼村有多种形态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2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41万元,2019年被评为正阳县“产业振兴红旗村”。第三,产业扶贫,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脱困方法。在驻村工作队进村之前,王楼村一穷二白,没有任何产业支撑,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为改变现状,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积极引进帮扶力量。2016年,利用交行专项扶贫资金25万元、捐助资金12.8万元,先后为60余户贫困户购买了93头猪和146只羊,修建猪圈羊圈,使他们通过发展家庭养殖实现了迅速脱贫。2018年,分行为正阳县王楼村捐赠102万元,建起了900平方米“王楼村扶贫车间”,2019年又捐赠37万元用于建设扶贫车间附属设施。该扶贫车间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8万元,带动劳动力40余人,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是“十四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步,交行河南省分行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干劲不松、精力不减,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夺取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全面胜利。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