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简称)准确把握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遵循银行规律的“三位一体”职能定位,严格按照“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着力推进各项业务发展,加大信贷支农工作力度,取得了“一个突破、两个超额、三个高于、四个第一”的良好业绩。一是中长期资产突破千亿元大关。全行中长期资产达到1021.3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856.13亿元、地方债券置换资产104.05亿元、重点项目基金61.16亿元。二是存款和利润超额完成总行下达任务。全行低成本存款日均余额369.08亿元,超总行下达计划114.94亿元。全年实现账面利润23.91亿元,超总行下达利润计划6.89亿元。三是中长期贷款增速实现“三个高于”。年末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87.45亿元,增长50.9%,高于全省GDP增长率(8.9%)42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六省农发行中长期贷款增幅(34%)16.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农发行中长期贷款平均增幅(30.3%)20.6个百分点。四是业务发展取得“四个第一”。重大水利专项过桥贷款审批额(201亿元)居全国农发行系统第一;在全国农发行系统中率先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亿元);省级易地扶贫搬迁平台地方债券资金全额划拨湖北省分行97.5亿元,居全国农发行系统第一;超总行利润计划6.89亿元,居全国农发行系统第一。
截至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1548.73亿元,比年初增加292.16亿元,增长23.2%;各项存款余额599.55亿元,比年初增加313.76亿元,增长109.79%。
【信贷支农】
强化信贷支农,全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全行累计投放贷款和基金725.2亿元,同比多投186.44亿元,其中,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累计投放457.89亿元,同比增加246.09亿元,大幅增长116.19%。总贷款投放额和中长期贷款投放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积极拓展水利贷款业务,支持湖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年累计审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过桥贷款项目16个,共计201亿元,审批额居全国农发行系统第一;累计投放90亿元,占全国投放量(352.55亿元)的25.5%,投放额居全国农发行系统第一。投放重点项目包括100亿元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重大水利专项过桥贷款项目、54亿元荆门市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等。积极支持地方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等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营销水利贷款224.76亿元,投放70.06亿元,支持了全省68个水利项目建设。
2.主动对接全省精准扶贫战略,支持全面小康建设。2015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先后与省扶贫办、鄂旅投、长江投以及恩施、十堰等8个市(州)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扶贫投融资主体筹建,抢占扶贫项目金融服务先机。累计营销并审批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55个,共计382.1亿元;已实现投放53.9亿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万人;营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现对37个贫困县区的全覆盖。其中,对通城县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放2亿元,实现全国农发行系统该项贷款的首笔投放。
3.大力发展棚户区改造和整区域城镇化贷款业务,支持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年全行累计营销棚户区改造项目72个,共计278.74亿元,已投放贷款36.99亿元,支持建设安置房2.6万套,安置人口7.5万人。湖北省分行棚改信贷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广泛宣传和交流。新营销整区域城镇化项目13个,共计525.2亿元,包括38亿元荆州纪南新区整体城镇化项目、26亿元宜昌火车南站片区新型城镇化项目、40亿元荆门漳河新区整体城镇化项目、23亿元武汉江岸区岱山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等。全年投放农村路网贷款10.85亿元,支持修建农村公路170公里。
4.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基金业务,投贷结合支持全省重点项目。2015年,湖北省分行认真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投资政策,向全省218个重点项目投放资本金61.16亿元,保障各地水利建设、生态修复、棚户区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等民生工程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积极推进基金投资业务与贷款业务相结合,为全省69个项目注入资金572.55亿元。
5.稳妥做好粮棉油收储信贷业务,支持夏秋两季粮棉油收储。坚持运用政策性收购解决全省粮棉油收购问题,全年共投放托市收购贷款77.5亿元,同比多投放31.5亿元;支持各级储备轮换,投放贷款16.74亿元,同比多投5.82亿元;支持粮食加工企业自主经营,发放贷款11.49亿元。依托省银丰公司网点,重点解决全省棉花主产区收购问题,全年投放棉花收购贷款4亿元。全省没有出现区域性“卖粮难”问题和“打白条”现象。
【业务发展】
狠抓集约经营,稳定效益。一是大力组织存款,降低资金成本。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99.55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存款496.8亿元,占全部对公存款的88.86%,比年初增加297.3亿元;财政存款余额62.3亿元,比年初增加16.4亿元,财政日均存款69.7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二是加大财政补贴收息力度。全年地方财政应收息8.95亿元,实际收息11.77亿元,收息率131.5%,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三是大力清收表外历欠利息。全年全行清收表外历欠利息2.82亿元。全年贷款利息收回率103.31%,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四是持续做好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坚持以国际结算业务为基础、以贸易融资为突破口,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实现国际业务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年全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541万元,实现国际业务结算量42859万美元。五是压缩各项非经营性开支。全年公用费用同比减少1382万元,宣传费、招待费同比分别下降422万元、347万元。
【风险管控】
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强化融资担保公司和中介机构管理,细化贷款风险监测预警,严格风险条线基础管理,有效推动全行业务稳健发展。
1.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中长期贷款业务,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重点支持战略性客户。年末全行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548.7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5.3%,比年初提高9.8个百分点,高于全系统中长期贷款占比13.2个百分点。
2.大力清降风险和不良贷款,自主研发和推广运用信贷风险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攻坚”活动,全年现金清收不良贷款15989.31万元,其中,中长期不良贷款成功“清零”。年末不良贷款占比为0.65%,低于全系统0.1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银行业1.04个百分点,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3.加强合规检查,强化制度执行。认真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内控评价、风险和案件线索自查。同时,配合做好总行监事会、广州特派办、湖北银监局等内外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