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发挥政策牵引,优化民企金融环境”,我办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2025年4月,我市发布《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武发〔2025〕5号),将企业融资增信纳入核心政策框架,提出帮助企业融资增信、充分活跃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和助推上市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2025年6月,我市发布《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实施五大行动、20项具体举措,着力构建多元化接力式科创金融服务机制。
二、关于“聚焦融资需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我办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强化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力度。依托“汉融通”平台加大信用信息归集,为银行进行企业评级“画像”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平台已归集包括工商、公积金、社保等20小类,已接入22.47亿条本地公共数据,覆盖全市252万个市场主体;二是做好民营企业上市协调服务工作。2025年上半年,我市新增4家上市及过审企业;协调推动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工作落地。三是积极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我市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已设立基金124支,基金总规模1676.376亿元。已构建形成包含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母基金、人才基金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基金,对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成熟期项目进行投资。
三、关于“引导融资对接,健全银企沟通机制”,我办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优化提升“汉融通”平台服务功能。指导平台设立政策服务、贷款超市、“青创贷&创业担保贷”等专区,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融资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平台累计融资金额约4317亿元。二是广泛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科创点金汇”“一月一链”等系列投融资对接活动,围绕北斗、大健康等重点产业链组织召开专场融资对接活动。2025年5月,会同发改部门举办2025年全市大健康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合计授信金额达68.2亿元。三是推广金融顾问制度。2025年6月,指导武昌区举办金融沙龙暨金融顾问制度发布活动,培育一批专业、资深的金融顾问队伍,为中小企业提供贴身的金融政策宣导、业务问诊、投融资规划等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