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保经营稳发展的政策举措。在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组合拳”的支持下,我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稳步回升,经营情况好于预期,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市场主体141.3万户,同比增加8.6%,其中企业主体61万户,同比增加9.52%。
一、深刻领悟中央、省政策精神,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2021年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印发《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关于配合落实<2021年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工作措施>的函》文件,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武汉市出台新一轮惠企政策措施《武汉市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武政规〔2021〕5号),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支持企业成长、保障企业用工、优化提升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19条惠企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了企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其中,在金融政策中延续了广受企业欢迎的纾困专项贷款政策,并提出加大新型政银担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信用贷款、免收中小企业融资应急资金使用费等举措,推动我市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认真做好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贷款工作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21〕5号)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不含房地产、金融和类金融企业)2021年新发放贷款(含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按照单户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额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给予贴息,贴息利率不超过贷款时市场报价利率(LPR)加50个基点,贴息期限自贷款发放日至2022年3月31日,最长不超过1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2021年新发放贷款,按照单户不超过50万元额度比照执行。截至2021年6月末,“汉融通”累计入驻市场主体76936户,累计融资规模达1166亿元。2020年至2021年6月末期间,累计为纳入纾困专项资金支持名单的企业贴息10.07亿元,累计支持企业25292户(次)。贴息资金的申报、审核、发放可以全程网上办理和跟踪进度,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三、完善平台功能,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和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共同筹建的武汉市首贷服务中心已于6月1日在“汉融通”正式上线。该中心以未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为培植对象,通过整合归集信息资源、建立配套机制等措施,缓解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对接效率,降低融资门槛,借助平台专属产品,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覆盖面明显提升。
四、加强政策倾斜,强化政府采购支持机制
为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采购便利化机制,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先后印发《关于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武财采〔2021〕138号)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关工作的通知》(武财采〔2021〕344号)等文件,通过明确预留政府采购份额、加强采购需求管理、执行政府采购评审优惠、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和实施项目绩效管理等方式为企业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让企业“少跑腿、多受益”。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日常及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五、发挥政府引导,设立专业化市场化基金
为加快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突出创新核心地位,高站位、大格局、高标准对接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整合设立我市政府产业发展基金(简称:武汉基金)。通过“武汉基金”出资设立母、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作为LP(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市场化选聘基金管理人担任GP(普通合伙人),紧紧围绕武汉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打造光电子、人工智能等十大高端产业,优先扶持我市‘965’产业集群范围内的中小企业。
六、创建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
武汉市2020年设立了“武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武汉光谷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两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申报武汉市夏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初步建立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扩大政策性担保覆盖面,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力度,2021年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会同市财政局、再担保集团与多家银行及融资担保公司签署《湖北省新型政银担合作协议(武汉区域)》总量近800份。2021年4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会同市财政局印发了《市财政局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关于印发<武汉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业务给予风险补偿及保费补贴,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
七、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自2019年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市金融局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武汉市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通知》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财政风险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企业和银行的借贷积极性获得充分调动,知识产权质押成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途径。2020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深入推进质押工作,先后联合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题推进会议,联络湖北省资产评估协会征集优秀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并向银行推荐,联系主流媒体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进行系列专题报道。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达到10.95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亿大关,为支持企业疫后复苏提供强大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入选全国20个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和湖北自贸试验区第五批实践案例,在全国全省推广。
八、积极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目前已设立武汉市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引导基金初始规模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市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科技局印发了《武汉市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操作规程》,对引导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做出了具体规定。目前已发布了《2020年度武汉市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征集指南》,并组织举办了意向合作单位投资洽谈会,下一步将引导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
九、加大补贴力度,减轻中小企业社保负担
为应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岗和个体工商户复业,根据国家和省决策部署,市人社局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阶段性免征社会保险费企业应缴部分、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社会保险业务“不见面”办理或延期办理、社会保险费“非接触式”缴纳或延期缴纳、对出现严重困难单位实施社会保险费缓缴等政策措施和经办实施细则等7项涉及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的文件,同时及时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处理意见及政策解答,分别对做好疫情期间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新冠肺炎工伤认定、阶段性免征社会保险费、延期缴纳和缓缴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确保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等提出要求、制定办法、落实措施,起到了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是一项临时性支持政策,2020年12月底已经到期。根据人社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2021年1月1日起,不再实施阶段性减免和缓缴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按相关规定正常征收。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4月30日到期后,延续实施1年至2022年4月30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继续按16%执行。各地不得自行出台降低缴费比例或缴费基数、减免社会保险费等减少基金收入的政策,要继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等相关政策。市人社局将落实好国家和省新的稳岗返还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服务手段,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尽最大的努力让政策惠及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