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政策支持
我市按照《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银发〔2015〕225号),先后印发了《关于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73号),印发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政〔2016〕3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试点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意见》(武政〔2016〕46号)和《关于印发武汉市投贷联动信贷风险专项补偿基金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武金文〔2017〕2号)。重点推进投贷联动试点、民营银行科技创新、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保险创新、做大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科技产品“工具箱”等具体工作,建立了投贷联动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目前,我局正在着手拟订《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意见》,规划未来五年科技金融创新具体工作,进一步为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政策保障。
二、关于加大平台建设力度
目前,我局正在筹备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两大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综合服务系统。建立以债权融资为核心的企业综合服务系统,搭建银企信息互通平台;整合纳税、耗能、社保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数据,在综合服务平台上对经企业授权的金融机构公开,并及时更新;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做好授权企业信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探索研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风险初步评定等级,供金融机构参考;分行业、分规模做好企业信贷数据的收集整理,评价企业债权融资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考评。
二是建立科技创新专板。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出“科技创新板”,提供挂牌展示、托管交易、投融资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开拓融资渠道,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一)优化上市政策支持体系,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
2018年,我市制定并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分阶段奖励、“一站式”服务、资源倾斜等举措,直击企业上市痛点、难点。推广“一站式”服务,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上市后备企业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由市上市办统一接收、统一转办、统一督办,让企业少走弯路、简化办事流程,享受真正绿色畅通的“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挖上市后备企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医药等符合科创板定位、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硬科技”企业,建立科创板专项后备企业库。
(二)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创新科技信贷产品
我市设立了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共担的风险分担机制,创新推出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该贷款以风险补偿资金、贷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手段,为轻资产无抵押科技型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当贷款出现风险时,保险公司、银行、市科技局按5:2:3的比例承担逾期风险。截至2018年末,全市已有14家银行、11家保险公司参与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备案,共发放贷款158笔,贷款金额3.78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余额2023.17亿元,同比增长4.87%。
建立投贷联动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我市设立总额达100亿元的投贷联动信贷风险专项补偿基金,试点银行投贷联动贷款年度不良贷款率在超过1%、低于7%(含7%)时,风险补偿基金与试点银行各按照50%的比例分别承担实际贷款的本金损失。截至2018年12月末,3家试点银行先后与30家内外部投资公司开展合作,支持科创企业129户,投贷联动贷款余额11.7亿元,同比增长84.6%;对应投资总额41.2亿元,同比增长27.4%。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投贷联动试点业务和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减少费率上浮比例;提高贷款保证保险风险分摊赔付效率、落实风险分摊机制。
(三)发挥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支持科技企业开展直接融资
我市设立了武汉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该引导基金是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财政性资金投入,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子、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期、初创期和早中期科技型企业,引导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放大财政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引导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基金累计收到财政资金14.53亿元。截止2019年3月,引导基金与各类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母、子基金36支,基金实缴总规模46.20亿元,其中引导基金出资8.76亿元,吸引创投机构、科研院所、优秀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37.44亿元,财政资金撬动4倍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投向科技型企业。
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子、母基金累计投资287家科技型企业,投资总额31.36亿元,约90%的企业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和早中期。在基金投资下,被投资企业科技成果拥有量超7000项,较投资前实现近7倍增长。海波重工、精测电子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易维科技、奇致激光等20余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引导基金成功争取到中科院建院以来首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总部级母基金—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落户武汉。积极举办高校院所、各区科技成果转化大型对接活动,成立高校、各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基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6支,总规模152.18亿元。
四、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充分发挥政府创业资助资金的帮扶作用
我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汉创新创业的意见》(武政〔2013〕31号文)精神,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市人社局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上的示范效应,先后出台了二个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一是市高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共受理266笔小贷申请材料,申请额度4918万元,放款123笔,放款金额2343万元。其中,2018年,共受理137笔小贷申请,申请额度2740万元,是2017年同期的2.4倍;共放款74笔,发放额度1480万元,是2017年的3.4倍。
二是创业项目资助自2013年启动以来,我市每年从就业专项经费里拿出1000万元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开展资金扶持。目前,共收集申报项目3553个,资助优秀创业项目达到1351个,资助金额6000余万元。
这两个政策极大的帮助了初创的大学生,为他们在初期创业的道路上提供了资金帮助,缓解了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提升大学生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起到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二)突出大学生创业学院优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为充分发挥我市百万大学生的资源优势,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积极营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市人社局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30所高校合作,共同组建了30所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通过创业学院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2018年,市人才服务中心依托大学生创业学院共主办和协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00余场,为有志于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超过20000人次的创业培训机会,为大学生创业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