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3月29日,受武汉市委金融办邀请,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来汉开展了为期4天的调研座谈和全国保理行业业务水平考试(NFCC)培训活动。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成立于2012年11月,是唯一一家经商务部批准,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全国保理行业业务水平考试(NFCC)培训已连续举办59期,该培训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行业发达地区举办,此次培训安排在武汉,是对我市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积极肯定和正面宣传。
3月27日,《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湖北站调研暨武汉市商业保理行业座谈会在武汉城建保理举行。市委金融办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介绍了金融领域在支持我市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省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武汉城建集团及全市8家在营保理公司负责人参会。
近年来,地方国有保理公司成为我市供应链金融的新生力量,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我市在营保理公司8家,全部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金共计18.7亿元,较2019年机构改革之前增长超5倍,2025年拟进一步增资12.3亿元。在营保理公司资产总量、业务规模均快速增长,年均增速约100%。4家保理公司建设运营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其中“联链通”立足打造全省“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底座”,仅用2年时间实现上线资产突破200亿元,累放金额145.79亿元,签发电子债权凭证175.37亿元。
我市供应链金融呈现“多元发展、多点发力”的良好态势,形成了由银行为主、地方金融组织为辅,央企、社会化运营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服务链上核心企业约1200家,上下游企业约4万户,主要分布在汽车、电力设备、纺织服装、冷链物流、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建筑施工等产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约23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链上企业笔均融资约150万元,户均融资约500万元,平均融资成本3.1%,低于全市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约0.5个百分点,且多数采用无抵押、无担保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特征,对“稳链补链强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继续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商业保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协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共同发挥“稳链补链强链”功能,强健金融“血脉”,服务实体经济,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地方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