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关工作,切实维护“两会”、春节等重要节点全市涉众金融群体平安稳定,1月15日下午,市委常委、副市长江伟赴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调研,召开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调研调度工作会,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及各区有关负责同志参会。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方洁主持。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汇报了2020年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体情况及下步工作安排,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以及市委网信办、市中院、市检察院等部门分别就各自领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依次发言。各区针对辖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际工作情况分别作表态发言。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拧紧螺丝、上满发条,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关工作,坚决维护全市涉金融群体平安稳定。
一、要提高认识,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一是要把握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范金融风险作出重要指示,省、市主要领导也高度关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各区、各部门务必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下更大气力、尽最大努力把握并切实做好这项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二是要把握焦点,武汉当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两会”、岁末年初这样的矛盾问题集聚期,各区、各部门究布置工作一定要主动深入具体,确保稳妥推进处置。三是要把握燃点,疫后重振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显现,矛盾交织叠加,引发社会事件的燃点较低。如果再按照常规思维处理事情,反应慢、处置慢、解决慢,很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要措施再加力,坚决消化存量风险。一是提速提效,加快处置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各区要落实非法集资案件主体责任和属地稳控责任,积极协调辖区司法部门,对陈案依法快侦、快审、快判,加快资产处置及资金兑付,及时通报案件进展。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区的督促指导,统筹调配资源。二是再接再厉,持续做好P2P后续压降。各区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全力做好网贷机构后续压降、监测预警、分类处置、属地稳控等工作。三是依法依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个案处置。针对“非法校园贷”,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要统筹用好各种渠道,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遏制“非法校园贷”风险。针对重点案件,各区要落实一案一专班,筑牢“三道防线”,杜绝进京赴省到市非法上访现象发生。针对民创集团、光彩玖玖、凯迪生态、金凰集团等重点案件,各区、各相关部门要坚决贯彻前期省、市工作部署及责任分工,依法依规加快推进风险化解,坚决维护群体稳定。
三、要防范再加码,坚决控制增量风险。一是加强风险监测排查。市指挥部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作用,坚持24小时网上巡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各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通过网格管理、税务稽查、群众反映、实地走访等方式,加强对辖区重点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各行业主(监)管部门,要定期对本行业系统进行监测排查,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二是加强依法分类处置。市场监管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风险隐患的汇总、通报及后续处置工作。各区要依据所掌握的风险线索及相关部门风险提示,加强实地核查及风险研判,依法进行分类处置。三是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质量,切实提高群众风险识别能力,切实让“投资理财、风险自担”观念深入人心。
四、要责任再压实,坚决确保平安稳定。各区、各部门要聚焦“三个不发生”目标(不发生进京赴省集体上访和聚集、不发生涉访极端事件、不发生因工作不当引发的炒作事件),以最严标准和最强措施做到“三全”:一是全面强化信息预警。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息排查力度、加强舆情监测,全面掌握各类不稳定信息因素,警惕传导效应,对跨地区串联聚集、上访等涉稳情况,要第一时间预警并落地查人,决不能发生“视线之外”的问题。二是全面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各区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积极化解群体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推动案结事了、实现息访罢诉。三是全面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区要坚持“底线”思维,健全完善包保稳控机制,做好辖内重点群体吸附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切实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区内。一旦发生“两地四门”或公共场所大规模聚集的,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到现场不接访、不滞留、只劝返,切实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江伟同志强调了武汉市企业上市工作,要求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要牵头组织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和联席会议制度,从快从实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细化全市年度目标和长远规划,组织制订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具体支持政策上报市政府研究;指导各区分领域、分行业、分板块精准培育企业上市资源,服务“金种子”“银种子”企业,筛选和推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合理选择上市路径。各区要把企业上市作为重中之重,抓紧制订本年度推进辖区企业上市具体计划,抓紧建立帮扶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一企一专班”等机制,区领导要包保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主动“把脉问诊”精准帮扶,对所涉历史遗留问题要敢于担当解决,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全市企业上市工作争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