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消费返利、虚拟货币、股权众筹、共享养老、收藏回购、搞科技开发......近些年,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手段花样迭出,假借国家、区域或行业、金融发展政策以及“一带一路”、“精准扶贫”、“金融创新”等热点概念进行炒作,虚构“投资项目”“理财产品”,编造投资前景,以高利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给居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也给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防非处非公益讲座走进军山街龙湖社区
防非处非公益讲座走进沌阳街佳和馨居社区
防非处非公益讲座走进枫桦苇岸社区
4月9日和11日由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武汉市处非办)主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处非办承办防范非法集资公益讲座活动分别走进军山街龙湖社区、沌阳街佳和馨居社区、沌口街枫桦苇岸社区。公益讲师团各位主讲律师就当前非法集资活动的常见手段、常见马甲、法律责任、防范手段向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理财观念,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买者自负 风险自担”的意识。
讲座中,公益律师提醒广大居民群众,为避免掉入非法集资陷阱,要主动掌握基本的防范知识:
1.要核实工商登记。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法定程序注册登记的合法企业。
2.看投资回报。高回报是非法集资最典型的特征,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3.要核查相关信息。通过政府主管或者监管部门网站,查询相关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不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只要是非法集资,一定经不起深入查询。
4.看是否阳光操作。很多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隐蔽性,通过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再发展下线,形成一个吸收资金的网络,不签订正规合同、也不开具凭据。
5.要认真了解资金投资去向。正规投资项目都清楚地说明吸收资金的用途,投资者也能了解钱投资到底去干什么,而非法集资则遮遮掩掩,经不起深入调查。
6.要咨询法律及金融专业人士。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要多向懂行的专业人士咨询。
对于已经深陷非法集资骗局的居民群众,公益律师还告诉大家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1.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司法途径依法理性维权,尽早申请冻结问题平台资产,防止不法分子转移财产或者逃匿。
2.搜集并保留证据:
(1)理财款项支付划拨证据。即银行流水账单、转账单等单据,需要加盖公章。
(2)合同协议类证据。纸面的投资协议一定要保存好。
(3)理财交流过程证据。如纸质宣传材料,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
(4)第三方证据。主要包括非法集资人在媒体或者互联网上所做宣传等。
3.不可轻信“债转股”的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这是非法集资者的“救命稻草”,一般不可轻信。
4.非法集资领域的维权是一场“持久战”,投资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5.即使维权成功,但投资者的资金大多都会被挥霍和转移,投资者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
在讲座结束后,还组织了精彩的有奖问答环节。前来参加讲座的居民朋友们热情高涨,积极抢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防非处非公益讲座有奖问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