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办好民生“救急事” 撑起暖心“保护伞” 紫金保险高效管理道路救助基金

2020-08-11 11:1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6月19日,紫金保险江苏镇江句容道路救助基金网点专员如往常一样,接待前来咨询基金申请的当事人,这时,一位男子带着一面写着“遭遇车祸受伤、紫金路救有爱”的红色锦旗走进办公室。经了解,这位男子是江苏镇江句容市农民,为了感谢道路救助基金在其父遭遇车祸时垫付了4万多元的高额医疗费,让父亲在医院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这是众多受益于保险道路救助基金者之一,9年来该基金持续为道路交通事故中无力支付医疗费等情况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保障,从而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截至2020年7月,共救助了6万多个家庭,累计垫付金额超过20亿元。

政企携手

打造创新保障模式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是一项新型社会保障制度。2011年,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道路救助基金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实施道路救助基金制度。以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了省属国有金融企业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道路救助基金的管理人,负责救助基金的日常运营管理。

紫金保险充分利用公司网点覆盖和项目专业运营方面的优势,特别是作为财产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在江苏省内的13个地级市和62个县(区)设立了76个服务受理网点,实现了救助基金在省内的无盲点覆盖。开发了道路救助基金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受理、政策咨询、监督投诉、服务跟踪网络化。同时,与公安交警、法院等部门和医疗机构建立了高效顺畅、紧密协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全省300多家医院开辟了基金垫付救治“绿色通道”,有效整合了包括基金管理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在内的各方面资源,全方位提高了救助服务的效能。

2017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为救助工作提供相关法规保障,有力推动了道路救助基金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江苏省道路救助基金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已处于领先位置。

精准救助

筑起生命安全防线

“感谢紫金保险徐州路救办的同志,帮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属严某表示。她和丈夫孙某都已年过五旬,平日在工地打工。今年春节期间,孙某被一辆面包车撞伤入院,7万多元的抢救费成为这个家庭的沉重负担。紫金保险徐州路救办的基金服务专员了解情况后,立刻与严某取得了联系,告知可以由道路救助基金先行垫付,并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协助这对夫妻在一天内收全所有申请材料递交审核。第二天,7万多元的“救命钱”当即汇入孙某入住医院账户。

江苏省道路救助基金制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救急救难,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一笔“救命钱”做到不滥用、不错用、不漏用。基金管理人时刻把好垫付审核关,做到垫付过程精细化管理全覆盖,目前基金已累计核减不合理费用5.32亿元,有效核减率达20%。从救助案件类型来看,交通事故抢救费垫付高达99%以上,受助者身份为非城镇户口占比超90%,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垫付对象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从救助金额来看,案均救助金额在3万元以下,充分体现了救助基金“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

健全管理

构建专业高效运营机制

紫金保险作为救助基金管理人,通过强化管理、完善服务、提高效率,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例垫付和追偿工作,全面实现精准救助、链式追偿,促进基金运营良性循环。在垫付方面,通过不断规范垫付业务操作流程、提升垫付回访质量、实施档案常态化检查、修订完善《垫付实务规程》等管理手段,有效提高垫付受理服务品质,全面实现精准垫付。在追偿方面,对每个追偿案件实行“链式管理”,从立案评估、交警调解、当事人协商返还、定期跟踪调查取证等各途径、各环节着手,实现符合条件百分之百追偿;同时,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广在医院票据和交通事故认定书上加盖或标注基金垫付金额,主动争取公安、法院、保险公司的支持,目前通过法院诉讼立案追偿占50%以上。江苏省道路救助基金专业高效的“链式追偿”,有效突破了道路救助基金在追偿上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目前,救助基金已追回金额达到10亿元,实现了基金追偿“应追尽追”目标。

与此同时,道路救助的“江苏模式”也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管理的有效路径。实施9年来,江苏道路救助基金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连续被编入中央相关部门内参,并被多家央媒报道,其成功实践受到财政部、公安部给予的高度肯定。北京、上海、山东、江西、福建、安徽、湖北等20多个省市陆续组织人员前来交流学习。“公司将不断提升道路救助基金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扩大服务覆盖面,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紫金保险副总裁曹永林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