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金融保市场主体 如何让“市场之手”更有力?

2020-08-21 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前7个月,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初见成效,总体实现融资服务“量增、面扩、价降”,市场主体经营状况向好。

这是人民银行20日召开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传递出的最新消息。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政策的设定、制度的引导,让“市场之手”发挥更大作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最大可能地避免政策的副作用,是包括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过去数月实践并将一直摸索的课题。

贷款覆盖面明显提升 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统筹金融系统力量,持续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介绍,贷款覆盖面明显提升。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前7个月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8811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07万户,同比增长21.7%。

同时,贷款利率持续下降。7月份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行业贷款快速增长。据高飞介绍,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占比68%;前7个月增加6272亿元,占比63%,有力推动了稳企业保就业。此外,外贸行业有贷户数、贷款余额分别较4月末增长76.5%、27.5%。

湖北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介绍,7月末湖北省各项贷款余额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自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多增。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86亿元,同比增长23.9%,支持市场主体68.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8.5万户。

“总的看来,湖北省市场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初步得到改善,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工作成效初显。”王玉玲表示。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称,新增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问题,对实体经济重点行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7月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了13.5个百分点。

用“市场之手”保市场主体

在稳企业保就业的同时,如何防止资金流向失信企业和僵尸企业,如何避免多头授信以及套利行为?

王玉玲表示,人民银行出台的《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指引》明确规定,各地在建立重点企业名单时要充分考虑,对于经营异常和贷款违约、严重失信的企业不能纳入。以湖北地区为例,通过人民银行湖北辖内各级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进行校验,包括充分利用征信系统,在初期审查时剔除了34家企业。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1118家省级重点企业建立融资对接的台账,定期跟踪监测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和融资情况,发现有多头授信的情况会向银行进行提示,要求银行必须在用途合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审慎发放多头贷款。”王玉玲称。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搭建了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下称“粤信融”)。据白鹤祥介绍,“粤信融”整合了企业工商注册、税务、水电费缴费、国土资源、环保等各方面数据信息,通过发挥非信贷数据的补充作用,以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范信贷资金流入失信企业。

“从客观规律来看,只有坚持市场化原则,才能够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也才能有效地避免政策出现一些副作用。”高飞表示。

高飞表示,在制定和研究相关政策时,首先要强调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使得政策能够激励相容。如6月初出台的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给予地方法人银行相应的政策激励,适度分担其开办业务的成本。在支持对象的选择上,由金融机构独立决策,根据市场化原则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这样银行一定会支持那些在疫情发生之前经营很正常,只是因为疫情而发生了暂时困难的企业,而不是支持那些已经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和价值的僵尸企业。”高飞称。

制度搭建后,需要金融机构落地执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说,在选客环节上,依托于整个信用体系建设,利用财务数据以外的替代性数据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客观真实地研判非常关键。在贷中授信环节,要在合理评价客户还款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额度管控机制,如通过央行征信系统,可以了解企业在金融机构的整体授信情况、多头贷款、信用状态等。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设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通过风控模型,对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问题进行管控。在贷后管理中,建行目前已经进行了线上化、智能化跟踪。

“下一步,人民银行仍然会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在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高飞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