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宏观政策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落地见效 全力保障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2020-08-03 11:29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上半年,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二季度迎来大幅反弹,16个省份GDP实现正增长,发展韧性凸显,这也为下半年我国经济稳定运行提振了信心。

考虑到经济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今年没有制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突出“底线思维”,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挑战和机遇并行,宏观经济“下半场”任务艰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定调”。

再次突出“六稳”“六保”

在一季度经济下滑6.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二季度大幅反弹10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达到3.2%。上半年,我国经济展现出的较强韧性和充足潜力,让市场对于下半年经济的稳步恢复以及全年实现正增长充满信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持续改善,全年实现正增长,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下半年,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挑战。“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基于此,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在“六稳”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伴随着毕业季的来临,下半年就业压力会有所加大。预计下一步宏观政策会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财政政策方面,有望增加稳岗招工补贴规模;信贷政策方面,引导信贷、社融重点流向就业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定向政策也可能出台,以确保完成全年新增9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目标,缓解疫情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从三次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降,到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提供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与此同时,货币政策更具精准性和直达性,货币传导机制更为畅通,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企业存款同比多增3.44万亿元;截至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针对后期货币政策走向,会议强调,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关于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适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总量上要适度,信贷投放要和经济恢复节奏相匹配;二是价格上要适度,利率要适当下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但不能过低。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后续货币政策将更加强调结构性——“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预计下一步会继续重点挖掘‘直达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潜力,精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王青认为,“精准导向”意味着下半年信贷、社融将主要流向以制造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部门。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

今年,财政政策扮演了比往年更为积极的角色——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扩大至2.5万亿元……据测算,今年包括政府性基金、养老保险等在内的广义财政支持力度接近11.6万亿元。目前,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发行完成,专项债也要力争10月底前发行完毕。

根据会议要求,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这就表明,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保就业、惠民生、稳增长、促转型的重点领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近日,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同时,积极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财政政策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会议表示,“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